——1.98米的查尔斯·巴克利如此勇猛,那么2.06米的他,会不会成为和邓肯比肩的历史前二大前锋呢?

——2.13米的沙克·奥尼尔残暴至极,那么2.06米的奥尼尔,还会是那个纵横四方,一屁股顶翻三个内线的内线霸主大鲨鱼吗?

——1.78米的阿伦·艾弗森灵巧迅捷,但终究是孤胆英雄,那么1.93米的艾弗森,能不能也戴上两三枚戒指呢?

——1.98米的科比·布莱恩特是乔丹之后最棒的得分后卫,那么1.78米的科比,在退役的时候有资格办一次巡回演出吗?

这四个问题,是在《康利,能给犹他带来多少改变?》中写的。

此外,我还补充了一段话:

我不看好米切尔在不转型控球后卫的情况下能够发展到顶级,身高这个玩意儿,许多公众号和篮球圈的写手似乎都很不在乎,但我特别在乎。除去米切尔,包括维克多·奥拉迪波、小托马斯、朱·霍勒迪们在内,甚至是蔡恩·威廉森,我都不看好他们(蔡恩最好还是要减减重,否则容易受伤不算,也不知道能不能成为历史级别的球员)。硬件,硬性身体条件,对于任何球员而言都是极度重要的。

意思相当直白,身高很重要、相当重要、特别重要、非常重要。

新秀赛季,场均20.5分3.7篮板3.7助攻1.49抢断,投篮命中率、三分命中率和真实命中率分别为43.7%、34%、54.1%,助攻失误比1.36。

二年级了,场均23.8分4.1篮板4.2助攻1.38抢断,投篮命中率、三分命中率和真实命中率分别为43.2%、36.2%、53.7%,助攻失误比1.48。

他胆子颇大,关键球毫不手软,当然不一定投得进;身体素质好,能突破;技术也不错,能投也能持球进攻;但是效率上不敢恭维,甚至可以用“低效”二字来形容。但更为关键的问题并不是他这两年的“低效”,而是他的身高——1.91米的身高注定了他在得分后卫这个位置上属于最矮小的那个档次。尽管他二年级的数据比起新秀赛季而言有所提高,但3.2分的提高不可能年年如此——难道十年之后米切尔场均要将近60分吗?显然不可能。

因此,米切尔在第二个赛季场均3.2分的涨幅其实并不引人注目。

为什么在第二个赛季,米切尔没有给人“进步很大”的感觉?

很简单,米切尔新秀赛季场均出手17.2次,进7.5球;三分出手7次,进2.4球;罚球则是3.8次,进3球。二年级,场均出手19.9次,进8.6球;三分出手3.次,进球数倒是没变化,仍然是2.4球;罚球次数提高到5.1次,进4.1球。也就是说,二年级比新秀赛季多进1个投篮和1.1次罚球——考虑到三分进球没有变化,将这多进的1个投篮视作为最普通的两分球,那么合计多了3.1分——和3.2分差不多。

这种相当粗糙的算法从侧面证明了一件事情,即多诺万·米切尔在二年级时相比新秀赛季的进步至少从直观感受上,是不显著的。

显著的进步,往往包含以下特征:

——数据统计上的大幅度增长,比如从场均10分变成场均25分,是个人都看得出来;然而米切尔3.2分的进步,至少在直观感受上,只是多进1个球,多得1.1次罚球而已。

——打法上的改进,比如从“以无球进攻、投射为主”变成“持球组织一肩挑”的保罗·乔治,他不仅数据上获得生涯新高,更被纳入了MVP的讨论。

——某一项或几项技术的成熟和展现,比如热火时期,练出投射和背身的勒布朗;比如前两个赛季开始,愈发热衷于欧洲步和后撤步的哈登;比如夺冠那年,一招金鸡独立打得内线不敢夜啼的老司机。

但是,米切尔,学会了什么?

我可以罗列出所有直观感受上比较强烈的技术手段——欧洲步、后撤步、拜佛、绕掩护接球投篮、超远三分、转身上篮、空切、抛投、擦板、花式过人、打板、勾手、急停跳投、后仰跳投、翻身后仰、背身溜底线等等。我相信只要想罗列,我们还能找出很多精妙的技术手段和进攻技巧,但似乎和米切尔都没什么太大关系。

说得更加武断一些,米切尔场均3.2分的提高,完全出自于出手数和罚球的增多——罚球数的增多兴许是个好事情,这是提高侵略性的一种体现。

得出这个看似武断的结论后,我们不妨来简单验证一下。

从进攻手段上来看,米切尔在持球挡拆方面大幅度提高了自己的出手数量,其他进攻方式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动,次数涨幅不超过±0.5次。而如果从进攻效率上来看,米切尔的转换进攻效率和绕掩护接球投篮效率,都有断崖式下滑,从平均水准下滑到了比较糟糕,甚至垫底的档次。

比较值得关注的是,米契尔的持球挡拆效率,从新秀赛季的每回合0.81分上涨到了二年级的每回合0.95分。现在他的持球挡拆效率,虽然依旧算不上一流,但这证明了他是有进步的空间和潜力的——至少相较于他连续两年每回合0.85分的面筐单打而言,着重提高持球挡拆的效率可能是更适合他的发展方向。其他进攻手段,米切尔基本都是有小幅度提升,没有什么令人大开眼界的地方。

废话不用再多说了,直接跳到结论——从米切尔这两年的进攻手段和效率中,确实无法看出他有什么“令人印象深刻”的进步。上文中所言,“场均3.2分的涨幅出自于出手数和罚球的增多”这一“武断结论”,现在看起来似乎也挺正确的。

如果不放心的话,我们还可以看一看他在不同区域的得分情况。

篮下、近距离两分球和远距离两分球有所下滑;三分球小幅度提升;中距离两分球则在二年级提高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。任何一个中距离区域的命中率,超过40%就算是一名不错的中距离投手;高于45%则进入了该区域前列水准;48%的命中率堪称是该区域一霸。当然,命中率必须结合产量来看,考虑到米切尔在此区域出手数量只占比12.8%,因此,至少在出手数量上依然有提高空间——保质保量,才是称王称霸的底气。

从出手占比来看,篮下、远距离两分球和三分球减少了;近中距离两分球则增多了。

全部结合起来,只能说,从这短短两个赛季的变化中很难看出太大的发展趋势。不过,值得肯定的是,米切尔的中距离水准一直还不错,对于一名才征战了两年的年轻人而言,三项中距离命中率都是可以接受的。由于这两个赛季,三项中距离命中率和出手占比变化很大却又无迹可循——因此,我们无法判断米切尔未来应该专攻某一或几个方向。只能说,当下的米切尔需要一些稳定性,将中距离命中率稳住,最好是40%以上,就像他的新队友迈克·康利一样。

至于一些wide open or tight之类的数据统计,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,很抱歉,我既没有这个时间,也没有这个精力。

但是,从上述这些简单的数据统计中,仍旧可以看出米切尔的特点——相当不稳定,并佐证了之前“武断的结论”——米切尔进步确实不大。

如果说绕掩护接球投篮的效率下滑,可以被理解为正常的波动,那么转换进攻的大幅度下滑则难以解释。毕竟,转换进攻的难度是所有进攻手段中偏小的,上空篮、投追身球的难度总比强投来得小。同样,各区域命中率和出手占比的波动,也很难找到规律,因此也很难制定米切尔合适的未来发展方向。

导致米切尔不稳定、效率低、进步不大的因素有很多,首当其冲的就是因为他年轻。年轻意味着还有改变的机会,他有足够的时间去试错,去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打法。这两个赛季不能代表米切尔的未来,但这两个赛季的低效,确实也不得不让我们注意到第二个,也是将伴随他一身的重要短板——身高劣势。文章的开头我就提到过了米切尔的身高劣势,在这里重新提起,还是为了体现出“身高的重要性”。德维恩·韦德已经是历史级别的巨星了,他的成就不可谓不伟大,但坊间仍然流传一句话,即“韦德是矮了五厘米的乔丹”。新世纪,韦德的突破功力兴许是外线巨星中最强的,甚至强于科比和勒布朗。阻碍他取得更伟大的成就和更好的成绩的重要因素,不仅仅是他投射方面略微的欠缺,更是他身高的劣势。我相信,如果他有1.98米,他可能还能多打几年,身体的消耗也不会这么大、这么快,在比赛中可以奉献更加精湛的表现。

同样,1.91米的米切尔比韦德还矮,虽然身体素质好,但比起韦德而言仍旧有差距。这么一位身高更矮、身体素质差一截、技术手段也不算大成的得分后卫,他所能取得的成就显然是有限的。

我对米切尔的期望,是让他成为一名场均23+8+4+45%+38%以上的优秀双能卫。

说简单点,我希望他转型当控球后卫,原因如下:

——身高在得分后卫位置上吃亏,但在控球后卫位置上属于高个儿了。如果米切尔能够占据控球后卫的位置,那么不仅可以解决他的身高劣势,反而还赚来了一些身高和身体素质上的优势。考虑到米切尔的臂展、运动能力,在控卫位置上,他有机会获得更高的成就。

——在身高不吃亏的对位情况下,米切尔可以获得更好的出手环境,这有助于比较低效的他提高自身进攻效率。虽然现代篮球位置感模糊,但多数情况下,防守还是人盯人。如果米切尔身边有一个很不错的得分后卫,那么主要对位多半还是控卫对控卫、分卫对分卫。

——米切尔自身的技术特点和目前的阵容配置,也比较适合他打控球后卫。戈贝尔是很好的掩护墙和顺下攻筐球员,适合打挡拆;米切尔本人也是以持球挡拆为主要进攻手段;球队空间环境不太好,同时,米切尔又不具备科比这种无视环境,单挑扛球权的能力。

也就是说,打控卫、打挡拆、找个靠谱的得分后卫分担压力,这可能是最适合米切尔的发展路线。我不认为,他有能打破身高壁垒的天赋。尤其是在单挑问题上,他在场均只有1.6次和2次面筐单打的情况下,效率都只有每回合0.85分这么低,确实很难指望他既保证每回合0.9-1分的效率,又保证每场单挑个五六七八次。

所以,正如我的标题所说的,再给他几公分,他能做得更好。

没有身高上的优势,转型控卫或双能卫,将极有可能成为他最好的出路。

如果不转型的话,非但你会感觉这两年米切尔的进步不大,可能他整个职业生涯,都不会让你有更加惊艳的感觉了。

很残酷,但却无可奈何。